• 无极平台网站_二线新势力生死考:卖一辆亏六万,零跑汽车的满配高光还能亮多久?

    无极平台网站_二线新势力生死考:卖一辆亏六万,零跑汽车的满配高光还能亮多久?

    天富
    很多关注造车新势力的人可能没想到,零跑能活到现在。 从2021年月销三四千辆,到2022年3月月销破万辆,零跑让那些平时对它爱答不理的业内人士吃了一惊。近日,零跑还率先在国内发布了可量产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宣布量产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车企。 作为曾经不起眼的二线造车新势力,零跑好像突然就可以了。和哪吒、威马等二线新势力相似,零跑在品牌起步之初走的也是中低端路线,目前凭借T03和C11两款产品,零跑算是在新能源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作为一家毫无汽车生产背景的企业,零跑在销售渠道、产能、品控等方面面临了多番挫折。更让人担忧的是,这家入局六年的新势力,当前仍处于亏损持续扩大的紧张局面。 所以说,这个看似成功崛起的零跑,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甚至连生死线都未能跨越。 01 销量破万,口碑尴尬 就三月销量来看,零跑的10059辆销量中,售价7.39-8.99万元的微型车零跑T03卖了5853辆,这个成绩在5-10万的微型车市场当中,大约排到了第五第六名,与之竞争的是宏光MINI EV、哪吒V、长安奔奔E-STAR、奇瑞小蚂蚁等产品。 此外,17.98-22.98万元的紧凑型SUV零跑C11卖了4201辆,在同价位竞品中大约排到了第九名。 在整个一季度中,T03卖了13767辆,C11卖了7791辆,成绩看似斐然,但是要靠低价微型车支撑起销量主体,对于一家新势力而言,并不是一项十分值得骄傲的成就。 稍微值得肯定的是,去年9月上市的C11销量正在持续向上突破,从最初的月销几百辆,爬升到了月销四千辆,3月份品牌销量占比达到了41.76%,这其中或得益于零跑产能的稳步攀升,这意味零跑靠低价入门车型支撑的局面开始有所缓解。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C11交付量的攀升,4月以来,车友圈内关于C11的投诉也开始密集发生。 有车主表示,自从提了C11,不是去修车就是在修车的路上。车机换了两次,胎压监测换了1次,内饰装配件换了一次,车门板……几乎全车360度坏了个遍;还有车主表示,提车两个星期,往4S店跑修了4次还没修好。出现的问题也是与前述车类似的各种异响和漏水…… 在此之前,T03凭借7万元左右的价格、超400公里续航,还有同级别车型少有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配置,并且同时发力渠道,一年时间将门店数量拓展三倍,成功打开了市场销量。 和零跑T03一样,C11虽然看似价格定位有所提升,但走的仍然是低价高配的路线,零跑称之为“50万级的期待,不到20万就能实现”至于为什么能这么便宜,零跑强调是因为全栈自研。从大功率电机、自动驾驶芯片,到整车控制器、车身控制器、车门控制器、蓝牙钥匙控制器、动力MCU、电池BMS、ADAS控制器、车机仪表等等子系统,都是出自零跑及大华的自主技术。 看得出来,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零跑的确努力给到消费者更多,但是如今的尴尬现状却是销量上去了,品牌口碑也密集遭受打击。从这样的市场反馈来看,后续零跑销量能否继续维持在万辆高位十分存疑。 02 全栈自研,真的可靠吗 至于全新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长期看确实是一种科学的思路。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集成的设计,通过减少冗余的结构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比能的同时,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特斯拉早在2020年“特斯拉电池日”上首次公开了CTC电池技术,并将该技术称之为“未来所有电动车终极制造方式”。 技术虽好,但是前期的落地成本(产线改造)是个巨大的问题,而且CTC技术会用到强化版电控系统和电池组外壳材质,其中难免带来另一方面的成本上升,尤其是对于零跑这样月销量仅仅是勉强过万的车企,如果要量产CTC技术车型,难免要面临一段赔本买车的艰难成长期。 此外,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意味着一旦磕碰损毁,维修成本将大大攀升,从而带动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 对于特斯拉大家可能还能接受,但对于零跑这样主打中低端的品牌,高昂的维修成本很可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再加上零跑这样极不可控的品控水平,CTC是否真的有助于降成本提高销量,仍是一个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两年前公布的4680电池技术已经上车,而同时公布的CTC技术目前仍未实现量产,马斯克在等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只是CTC,零跑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坚持自研,早在2020年就发布了与大华股份联手研发的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朱江明称凌芯01在算力上达到了8.4个TOPS,能顶上别人家的二三十个T。 但对此有业内专家则提出质疑:“没有谁用过这块芯片,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既无对比也无参照,凭什么就说很强”。熟悉零跑汽车研发内情的人士透露:“零跑汽车的产品和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很多地方还是按照非车用的产品来做的:因为安防这块的产品,怎么弄都可以用,可以不按照严格的合规要求来做的,所以大家理解的产品定义不相同。” 2021年7月,朱江明还表示要在3年内自动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如今友商已纷纷推出自家自研的领航系统时,C11 目前依然只提供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等基础功能,后续OTA也不过增加LCC车道居中辅助、手离方向盘预警等不痛不痒的L2级功能。 事实上,朱江明本人深知芯片的研发投入巨大且短期极难看到回报,所以零跑目前并没有下一代高算力芯片的研发规划,为此朱江明表示今后L4 级自动驾驶框架下零跑会采购芯片,在算法上进行全栈自研。 两年前的凌芯01和如今的CTC相似,零跑一开始在自研技术上总是表现出一种难以信服的自信。但是当来到技术量产落实的阶段,却又表现出明显反差的谨慎。如此一来,难免让人对零跑的自研技术可靠性产生一丝丝怀疑。
  • 天富工程_把用户变粉丝,小牛电动为何沉迷于打造“社区文化”?

    天富工程_把用户变粉丝,小牛电动为何沉迷于打造“社区文化”?

    天富登录
    和新日、爱玛这些电动车品牌不同,现在打开小牛电动的官网,首先出现的是“#你有点小牛”的标志性话题和对用户的致敬。单独的产品展示仅仅在背景画面中出现了一帧。即使是同样给外界留下现代、潮流的九号电动车,也还是将产品展示作为重心。 显然,对小牛电动而言,用户不只是商业的一环,而是和品牌具有一体性。在蔚来、小米等同样强调用户建设的异业品牌身上,有着别具一格的用户思维。和用户生活在一起,小牛电动究竟有何深意? 把用户变粉丝,新电动公司转变思路 电动车公司的“饭圈”实力,最知名的要属蔚来。在它的官网上,还刊载了一篇《蔚友,是车友,也是亲人》的文章,记录2020年武汉疫情时,全国各地的蔚来车友会如何互帮互助。 小鹏也是一样,2020年11月,小鹏以一场盛大的“Xmoment- 鹏友之夜”,集合200辆小鹏P7共同冲击世界最大规模车灯秀,将活动主场让给了用户和他们的爱车。 客户就是上帝,曾经被各行业奉为销售至理名言的这句话,在电动车领域变得不再适用——更准确地说,上帝的地位崇高伴随着遥远的关系,而今天的企业更愿意和客户做“朋友”。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购买者,而是加入到品牌的粉丝群体中,并联合创造一些专属记忆。这些动作背后,体现了电动化潮流下的关系变更。 对比之下,小牛电动在两轮电动领域实现了四轮电动车新势力们的用户追求,强调的不再是如何对用户输出品牌心智,而是让用户的生活和品牌形成有机整体。甚至是由品牌主策划的活动,也要反映车主的喜好与生活,车主才是“主角”,品牌反而是“配角”。 这背后体现的首先是消费文化的变更,新一代的消费者强调认同、厌恶疏离,期待和自己的喜爱“打成一片”,端着架子无法再让他们感受到格调,反而会强化自身被排除在品牌之外的感觉。 而无论是两轮还是四轮电动车,更现实的原因是,燃油时代四轮电动车的传统豪门牢牢占据用户心智,两轮电动车大力开发经销渠道和进行广告轰炸,双方用原始而有效的方式把市场吃成了存量状态。对于新加入的品牌而言,一出生就是困难模式,但这反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再次激活存量消费者,让他们得到未被满足的要素。 于是,革除冷冰冰的购买与服务关系就成为一个突破口,车企和车主被经销商间隔的状态逐渐改变。 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电动领域的品牌清零,用户不再抱有对传统品牌的直接信任,而是用自己的感知作为判断的一手依据。我们也在小牛电动身上看到了一些端倪:2015年,小牛电动N1以7200万元金额打破中国众筹史记录,2016年,小牛电动M1以超8176万元再次刷新自己创下的记录。显然,一个新品牌的建立如果是基于用户的支持,它的成长会顺畅得多。 这也解决了新品牌面临的另一种窘境,小牛电动这样的高端电动产品有更长的开发周期和更高附加价值,所以往往不打车海战术。在初创阶段,要让一款新车撑起一个品牌(就像四轮车里的理想ONE),让用户充分消化有限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精神文化属性、积累核心用户就成为重点,这也促使它们用一款能打的产品做前期品牌建设。 更多对手也在复刻这种路径。去年,五羊-本田推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U-GO、U-be,很快开始搭建面向消费者的渠道;今年,春风旗下的电动车品牌极核ZEEHO开始布局线下门店。 DTC用户共创,重塑产品路径 传统电动车品牌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这促使它们不得不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用产品线轰炸满足用户细分需求和超过竞争对手,这也使得它们缺乏有效的客户运营。而小牛们因为早期没有建立庞大的产品矩阵,反而没有这种烦恼。 这并非电动品牌的不传之秘,在手机领域,小米更早走上用户共创的道路。小米标志性的米粉节、小米家宴、米粉年夜饭堪称用户运营的标杆之一,雷军本人出席,地点设在公司食堂,和用户共同分享战略规划。 它们的核心战略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概括为DTC(Direct-to-customer),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优势。用营销学4P理论来说,就是价格、促销、渠道都在品牌手中。而对小牛电动这种产品驱动型公司而言,产品同样可以从用户中获得迭代灵感。 一方面,小牛电动“牛油”们的社区文化从“你有点小牛”出发。在全球车主骑行累计里程超过100亿公里的主题营销中,每一公里都围绕小牛用户展开;在活动运营上,一定是围绕“牛油”的生活动态和车辆应用场景展开;在品牌塑造上,通过和迈凯伦、日本万代、红牛开展联名与活动,给予特定用户归属感、荣誉感,强化核心用户地位;在社交上,让小牛社区集合被产品打动的消费者,促进他们的交流,打造共同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产品力的打造本就需要洞察用户需求。 就小牛电动而言,小牛APP应用户需求发展出一系列新功能,用户怕被盗,它做电瓶定位锁定;骑车想导航,它直接开发骑行导航模式;社交分享需求强化,“骑记”功能就诞生了。 而在硬件上,小牛电动第一台车开发了大概200套模具,最后确定一个得到用户选择的。一开始确定锂电革命路线,也是因为看到了铅酸电池大重量给用户的充电负担。而对车辆的涂鸦文化、改造文化等等,更是用户自我塑造的表达。 终其所有,一件产品从到达用户手中开始,它的零件会折旧,使用体验会损耗,物理贬值不可避免。但在小牛电动、小米、蔚来手中,工具的老化不影响用户为品牌的文化添砖加瓦,不影响用户利用一辆电动车、一台手机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场景。 按照电商领域人、货、场的模型,这些用户引领创新的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牌自身提供场域,而货与人之间是双向奔赴。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输出关系,减弱了品牌为用户强加想法的意愿,做到了以人为本。 换句话说,对生活的美好夙愿可以有很多种表达,但一个优秀的DTC品牌,就是要让用户自发地将愿望用自己的产品去实现,让工具成为情感的寄托。 就像小牛电动CEO李彦所说:“小牛电动做品牌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他品牌是在价格上做文章,但是小牛电动做的是技术、品质、还有文化。”价格战胜在一时,但文化历久弥新。前者只动摇用户一时的倾向,后者却将持续连接用户和产品,反哺品牌发展。 以人为本的愿景,难逃现实压力 对任何品牌而言,对用户的倾注都避免不了“走钢丝”的风险。去年12月1日,蔚来宣布自己设计的吉祥物“福虎”订单接受无条件退款退货,原因是老虎的“王”字与八字胡让众多用户投诉其设计酷似“王八”二字。 所以,并非所有品牌都想迈出一大步,谨慎永远不会消失。2021年最新一届EICMA展上,小牛推出7款国内少见、海外流行的新品,它扩张品类的步伐是步步为营,而非大刀阔斧。 这也是实体制造企业必须迈过的产业链门槛。今年3月,小牛电动宣布涨价,原因是上游锂电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结合去年以来电动车行业集体涨价热潮可见,制造业的命脉捏在上游手中时,战略愿景受干扰的风险极大。 另一个问题则是渠道,要强化和用户的连接,就不得不走上强化渠道、售后服务体系的道路做好产品不容易,把好产品送到用户手中也不容易。 按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情况所示,2021年,雅迪在国内有超过2.8万个销售点和3353名分销商,爱玛也有超过2万家门店。小牛电动、九号、哈啰的门店数量分别为3108家、超1700家、超3000家。代价就是,小牛电动整体21.9%的毛利率已经算行业佼佼者,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仅11.19%,爱玛为11.5%,行业一哥雅迪也只有15.2%。 蔚来大力布局NIO线下体系、小米的万家门店,都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也都没有完全避开重投入的影响。 不同于新品牌初期一款产品走天下的状态,迈入成熟阶段的品牌考量的维度会变多。长期来看,海外也会成为品牌们鏖战用户心智的又一片战场。如果说规模效应帮助小牛电动们走过了初创期的生死关卡,那么在品牌竞争的红海中,让用户参与共创的品牌价值,才是一道永恒树立的、坚不可摧的壁垒。 文章来源:美股研究社        原文标题 : 小牛电动为何沉迷于打造“社区文化”?
  • 天富登录_6个月花3万学自动驾驶,年薪百万还是被割韭菜?

    天富登录_6个月花3万学自动驾驶,年薪百万还是被割韭菜?

    天富官网
    文|卢滢西 编|文   斌 六个月学会人工智能,然后年薪百万? 看了这则广告,本以为能够借此升职加薪的张扬,千里迢迢去外地上了六个月课,但临近最后几天,却发现自己好像栽了。 “快毕业的时候,我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接触项目了,但最后毕业考核却只是让每个人提交了一个demo,而且既没有优化也没有指导。”张扬告诉光锥智能。 最初课程销售天花乱坠宣传的企业项目实训没有兑现,高薪就业也没有保障,用张扬的话来说,就是六个月“学了个寂寞”。 近年来,随着资本热钱不断涌入赛道,自动驾驶工程师的薪资也在一路高涨。 4月11日,“自动驾驶普通工程师年薪开价50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普通工程师如此,更不用说目前国内极为稀缺的核心算法工程师了。 在某招聘软件上,光锥智能发现,蔚来等头部车企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的月薪高达7万元。而反观销售部门的薪资,虽然远高于其他领域的销售岗位,但仍然被算法工程师甩了不止一条街。 图片为某招聘软件上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招聘信息截图 一个行业的火爆,会催生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铺开,比如互联网刚崛起时的北大青鸟IT培训,以及最近有人因为“碳排放管理师”被骗6000元等等。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在各大高校和企业开始探索自动驾驶产学研模式的时候,不少培训机构也将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的内容纳入到课程当中。各种“5天搞定自动驾驶”、“学会Python月薪上万”的话术层出不穷。 但想要入行人工智能算法层就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培训机构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构给学员“画饼充饥” “毕业推荐就业”“20w+合作企业”“0元试听7天” 随机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人工智能培训,页面上就会出现好几家培训机构的广告。每一个培训机构都在竭力宣传自己的就业资源、高质量课程,以及几乎不要钱的上车门槛。 但相反,在某社交软件上,关于培训机构的吐槽却比比皆是。 图为社交软件上关于某培训机构的吐槽内容 “我之前报名了光环国际的人工智能课程,一年多了还没有就业,现在咨询的那个销售老师基本上不怎么回复信息了。”“课听不懂,还有10%的课没听,我说要退费,硬是不退,说你尽管去告,去投诉,态度很嚣张。”“报名之前跟报名之后完全是两个模样,现在还没有拿到offer,问相关的老师几天才回复信息。” 如此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到底谁在说谎? 为了解情况,光锥智能试着联系了一家专门针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培训机构。 “基础Python课程和进阶人工智能课程29960元。”机构的课程销售告诉我们,课程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教学、进阶提升以及高薪就业,所有的课程采用直播加上录播的形式,会有班主任24小时答疑。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销售对于高薪就业环节进行了着重的介绍。在学员就业之前,机构负责做推荐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简历包装内推、模拟面试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为学员保驾护航。 虽然没有包就业的承诺,但是所给出的条件也很诱人。“机构的就业率达93.5%以上,毕业之后的学员的平均月薪都在2万元呢。”除此之外,每周都有不少企业到机构进行上门招聘,跟国内的5000多家企业有合作,还有就业部的老师保障高薪就业。 图为某培训机构课程销售在介绍就业 在联系了市面上多家人工智能培训机构之后,我们发现,机构课程销售的宣传话术大致相同:高昂的学费,一对一的课程服务,最后还有保障就业的内推机会。乍一看,可能会觉得培训机构的服务还挺到位,但用迷惑的假象把学员骗到机构里,课程销售的目的就达到了。 张扬就曾中了培训机构的“圈套”。 2019年,人工智能正值风口。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就已超过510亿元,彼时,人才的紧缺带动了薪资的水涨船高,不少人为了高薪挤破头,张扬也不例外。 而对于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代码的张扬,想要跨行学习人工智能,报名一个培训班成为了不二选择。然而,机构鱼龙混杂,各种套路着实让张扬这个没有任何IT背景的小白“交了学费”。 “现场上课的老师跟试听课里的老师不一样。”与张扬所憧憬的不同,课程销售的宣传中的“大厂”老师,并没有出现在现场授课中,这让张扬只能硬着头皮听课,啃着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天书”。 在培训的六个月里,没有承诺的校企合作,没有所谓的项目实操,有的只是机构不断给学员画的饼。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权当花钱买教训了。”张扬无奈道。
  • 天富建设_现在最新的充电桩长什么样?像大号充电宝

    天富建设_现在最新的充电桩长什么样?像大号充电宝

    天富登录
    来源:@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给你讲的是:现在最新的充电桩长什么样?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目前,全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承诺 2050 年实现碳中和。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推进,能源结构转变,即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比大幅提升,以及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等问题,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核心的课题。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正在加速步入全面电气化时代,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而储能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收集能源并且储存起来,允许其在高峰期或者能源紧缺时使用,有效解决了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储能”的优势逐渐凸显。 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新型储能发展也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无论是人类长期生存与福祉,还是出于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的考量,储能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全球碳中和的推进,智充科技将肩负起改善全球气候变化的重担,在新能源领域中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态度探索新的方向,率先探索储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中的应用空间,开启智慧能源充电的又一个可能。 净零未来的新可能:充电+储能 4月27日,智充科技“NET ZERO净零系列”新品发布会再放大招,联合比亚迪推出全球领先的NET ZERO SERIES多功能储能充系列产品,正式进军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发布会上,智充科技CEO侯亦飞与比亚迪储能销售总经理郭彬共同点亮“NET ZERO”标志,开启“充电+储能”净零新征程。 “净零系列”产品依然将产品力放在首位。 全新NET ZERO SERIES储能充一体机搭载最新高性能比亚迪弗迪电池,将超快充和智慧储能系统完美集成。新品突破性地采用了“一根线连接”的设计,只需一个30/60kw标准化工业插头,就能即插即用,实现210kW的大功率充电,方便快速部署,节省近3倍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NET ZERO SERIES储能充一体机通过集成节省设备占用空间,双枪输出可满足2辆车同时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结合一个233kWh的储能电池柜,使其同时成为一块大电池发挥储电功能,充电次数翻倍,而模块化设计还可通过增加多组电池至466kWh,实现超长续航。 新品延续了智充精研数字能源网络的理念,增加支持绿电接入和智能微网系统。搭配V3版XCharge SaaS Platform,净零系列储能充一体机可在MAX / ECO / User-defined / Power Reserve / B2G 5种模式之间任意切换,优化能耗,真正降低用电成本,最大节省近一半投资周期。 可以说,净零系列是充电桩与新型储能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削峰填谷维护电网体系的运行效率,还实现了“停电也能充电”的突破,让更多电网稳定条件较差的地区实现充电可能。 备受巨头青睐:是潜力更是实力 在智充此次“净零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除了首发的储能充电新品,还有此次联合发布的合作伙伴——作为行业龙头的比亚迪储能。 与巨头的合作对于智充来说已不是首次。融资发展期间,不仅吸引了中金等国内资本的目光,还先后获得了众多海外巨头的青睐。B轮拿下壳牌巨额融资后,今年再度收获与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合作。这样一家中国创业公司,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智充核心创始团队来自特斯拉。两位有志有为的青年为了践行“让充电无处不在”的初心,打造了这家深度探索智能硬件+云端SaaS模式来降低充电服务普及难度的科创公司。自创办以来,无论顺境逆境,智充的核心目标从未曾改变。 “在过去,智充所研发的智能充电硬件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充电场站极度分散的情况下,如何管理、维护和盈利的难题。”智充科技董事长丁锐说。 2015年-2020年,智充相继推出了多款不同场景适用的产品,并在2021年将硬件升级到行业天花板级的全智能数字化充电系统,广受能源集团、政府企业、整车厂、商用车、地产商等充电运营者好评。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的同时,智充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敏锐的团队观察发现,让充电无处不在还要解决电力供应问题,这将是“无处不在”最为重要的一环。 自2015年成立以来,智充的智能充电产品从普通家用慢充到交流快充再到360kW以上的超充,功率不断升级,充电速度提升的同时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 而本次新系列产品的发布,让智充再次展现出了颠覆行业的产品力和不断突破的企业成长力。净零系列的诞生为电池技术的进步、绿色发电的成熟、虚拟电厂和微网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将充电服务作为未来绿色能源最大的出口,配备大容量灵活储能单元,智充将会开启一场新的能源革命,彻底摆脱对传统能源网络的依赖,帮助全社会进军净零数字能源时代。 战略升级:从充电解决方案商到净零技术提供者 充电作为连接能源与交通的重要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智充科技CEO侯亦飞认为,“充电解决方案解决的是迈入能源转型这一步,对于行业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彻底实现净零。” 碳中和已经从全球共识转向全球行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已有约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命题。提出碳中和承诺后,下一步更重要的任务是制定路线图和提升执行力,这无疑更具挑战性。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转型。 成立至今,智充的身份也在不断转型,从解决充电问题到构建数字能源网络,这家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成长为了综合性的净零技术提供者。 “实现碳达峰,我们还有不到 10 年的时间。个人、企业和政策,都需要迅速响应这场变革。”智充Net Zero净零系列产品还将持续创新,而每次创新都是对全民所共享的环境进行一场净零碳行动。智充科技CEO侯亦飞表示,“未来,智充还将有更多与交通、建筑、新能源融合的新形态产品面世,利用技术推动净零时代快速到来。” -END- 你见过这样的充电桩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如果你想进一步与我交流,欢迎随时私信我。 关注@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原文标题 : 现在最新的充电桩长什么样?像大号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