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施工_濒临破产的海马汽车,实现了扭亏为盈,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最近半年,汽车市场糟糕的大环境,无疑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不少汽车品牌在这一轮内卷中,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仍有部分不愿放弃的车企还在苦苦挣扎,海马汽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就在上个月的26号,「海马汽车」公布了自家2021年的营收情况,与大多数人预想的不同,他们在去年实现了17.63亿元的营收以及1.12亿元的净利润收入。
虽然这个数据放在众多一线国产车企面前,有些不值一提,但对于海马这家饱经沧桑的边缘车企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要知道,2020年他们的净亏损高达13.35亿,而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海马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
其实就是“卖资产,搞副业”。
众所周知,海马汽车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早年他们与马自达合资成立了“海南马自达”并推出过类似“福美来”、“普力马”这样的经典车型,其中,普力马更是在2005年占据了国内小型MPV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但后来,马自达为了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进而选择与综合实力更为强劲的长安与一汽牵手,终止了海南马自达的合资项目,海南马自达也被迫更名为海马汽车,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营之路。
依靠着,此前建立的强大汽车工业基础,海马汽车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销量。但由于缺乏创新研发的能力,因此海马基本上还是在依靠福来美、普力马这种经典车型ID谋生,诸如海马M及S系列等,他们自主研发的车型,基本没有太好的表现,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这种缺乏创新,吃老本的策略,显然已经过时。
于是他们选择了多元化的扩张战略,涉足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投资金融等领域,但毕竟术业有专攻,造车都没造好,就想去修房子,自然有些不现实,海马旗下的其他产业虽在风口的那几年,赚了一些,但总体还是亏多赚少。
随着2017-2018年车市出现低谷,他们的销量也从2016年的21.6万台迅速下滑至14万台左右,企业亏损近10亿人民币,这几乎耗尽了他们过去5年所积累的利润。
而到了2018年,这一亏损数据进一步增大,其营收萎缩至52.98亿元,下降比例接近50%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16.37亿元。
主业亏损,副业烧钱,入不敷出的海马不堪重负,深陷财务危机。
情急之下,海马选择自断臂膀,以求生存。2019年,海马将旗下的房产变卖,并放弃了汽车研发业务,选择与小鹏合作,成为其汽车制造的代工厂,上述的举措也的确起到了效果,但好景不长,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让海马陷入低谷。
好在疫情过后的新能源市场迎来了爆发,小鹏汽车良好的销量表现,为海马汽车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加之那些累赘的副业被慢慢剥离,以及政府补助及债务重组等措施的落地,使得海马汽车的情况得以好转,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海马扭亏为盈”的一幕,但未来的情况,或许就不那么乐观了。
一方面,今年疫情之下的汽车供应链危机,会对海马造车业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随着小鹏自己生产线的逐步完善,海马靠给别人代工的业务思路,必然也会失效。
另一方面,尽管海马在近两年也试图重拾“汽车研发”的业务,发布了新款车型「海马8S」,但其月均500左右的销量,对于如今的海马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与其巨大的研发及营销花费,不成正比。
光节流,不开源,情况肯定越来越糟。
虽然,海马也试图在新能源赛道做些文章,推出了海马6P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但其高昂售价,注定了它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他们也试图进军氢能源汽车领域,想要提前布局,但考虑到目前国内“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尚属于萌芽阶段,前景尚不明朗,连丰田都玩不转,海马自然很难发展得好。
因此,在业务萎缩,大量资产被抛售的情况下,如何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新道路,是如今的海马亟待解决的问题,靠着变卖资产苟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原文标题 : 濒临破产的海马汽车,竟然扭亏为盈?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