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施工_一个接一个倒下,没想到2023年初新能源车市场竟惨烈如厮
2023年,作为曾经的新势力第一梯队,威马第一个倒下了。
我并不在意威马什么时候倒闭,因为靠网约车支撑销量,靠锁电防止自燃,威马自食其果早已是意料之内,我更在意的是,威马倒闭之后,2023新能源车企淘汰赛会来得有多么凶猛?
威马倒下了,但是这并不只是威马一家车企的危机,而是响彻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一声响亮的丧钟。
01 威马之后,还有无数个“威马”
2月14日情人节,本该是粉红泡泡满天飞的甜蜜节日,然而汽车圈内却回荡着威马濒死的哀嚎。
一边厢是全员停薪留职的消息被曝出,虽然威马汽车官方表示“没有接到这个消息”,但是多名研发系统人员表示,虽然没有收到停薪留职的信息,但公司已经通知不用上班考勤。
另一边厢,上海青浦威马总部大楼大门紧闭,近日更被传出由于长期拖欠租金和物业费,将于近期被迫搬离,这无疑为威马当前凉凉的局面敲了一记实锤。
从去年的全员减薪、工厂和门店大面积停摆、终端销量归零、巨额资产被冻结……我们就可以看到威马其实早就已经冻僵在2022年的寒冬中,走到今日的局面早已是意料之内。
在濒死的边缘,虽然沈晖很决绝地说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企图通过APOLO出行公司的收购来实现上市,解决财务危机,但是如今上市还没有下文,1月官宣的高达20.1亿元新一轮融资又迟迟未见到账,于是才想出了全员停薪不办公,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这招。
但是缩减开支能不能解威马的燃煤之急不好说,即使真的成功融到资,以威马目前的积贫积弱的产品力和已然崩盘的口碑,你觉得还会有几个人愿意选择威马的车?
对于威马这种早就口碑稀碎的品牌,倒闭对于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会感到丝毫惋惜,但是更让人恐慌的是,威马之死并不是威马一家车企的危机,而是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一记警钟,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新能源车企的淘汰赛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02 接连倒下,强者游戏弱势车企没得玩
眼下,威马并不是唯一一家倒下的车企。
近日,主打入门级“老头乐”的雷丁汽车继前不久自爆虚报业绩之后,又遭遇经销商集体举报,不仅欠产停产,还不断欺骗招商,吸收经销商车款,眼看着已经走到了崩盘边缘。
2022年12月,“华为太子”李一男创立的自游家品牌就因为生产资质问题中途夭折,本来以为可以抱上奇瑞的大腿实现量产,然而本月初“国内生产资质不允许销售”的消息一出,就直接给自游家钉上了棺材板。
此外,2022年诈尸的前途汽车好不容易预售了一台电动小钢炮之后,如今也彻底失去了音讯。还有交付了100多辆的恒驰汽车,进入2023年也彻底没了消息,同时还新增被强制执行409万元,累计被执行已经达到2.8亿元。
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维持着129.2%的大幅增长,相比2022年全年90%的涨幅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依旧高速增长的局面下,淘汰赛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在过去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是极其罕见的。
不过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一方面,是2023年众所周知的国补、购置税减半举措告终,对于车企尤其是新晋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断奶”求生的痛苦转折。在这种局面下,那些想靠补贴靠网约车市场来分一杯羹的弱势车企明显会更容易夭折。
其次是,特斯拉亲自拉开的降价大战帷幕。22.99万的Model 3和25.99万的Model Y,引发了问界小鹏蔚来一系列降价操作,此外,比亚迪不止终端给出几千块的优惠,甚至还祭出了9.98万的冠军版秦PLUS DM-i这一大杀器。当强势车企都在大降价,南北丰田的弱势电动车更是不得不官降6万元。
可以说,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无论合资还是自主,纯燃油还是新能源,弃价保量已成定局。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各大车企新车布局的速度明显加速,一个品牌一年两三款新车已然见怪不怪,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竞技也呈现明显的内卷局面,这意味着,接下来一众新势力将迎来更加沉重的研发投入压力。
价格在内卷,产品在内卷,技术也在内卷……卷到最后,市场大概率将变成了一群强者的游戏。
三年前,李想就曾公开预言:“未来两三年,新能源汽车公司将剩下不到五家。”广汽新能源肖勇也曾表示:未来3到5年,能有4到6家成规模的新能源车企活下来就不错了。虽然如今还不止五家,但是从威马等一众车企的败局来看,残酷的淘汰赛已经战鼓雷雷。
所以说,接下来的新能源车市场很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在这种趋势下,2023年倒下的车企会大概率比往年更多,而威马不会是最后一家。
原文标题 : 一个接一个倒下,没想到2023年初新能源车市场竟惨烈如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