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富信誉吗_颓势难止,合资品牌该如何自救?

    天富信誉吗_颓势难止,合资品牌该如何自救?

    天富登录
    为什么合资品牌卖不动了? 家住上海的小谢今年终于换车了,这一次小谢终于可以和家里的老大众说拜拜了。赶上插混不需要拍牌照的最后窗口,小谢终于说通了父母给家里增添一辆新车,而这次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比亚迪宋DM-i,虽然需要等待几个月,但是小谢一点也不在乎。 因为家里小区没法安装固定充电桩,小谢只考虑插电式新能源汽车,不得不说在合资品牌里没有他合适的车型。大众的探岳和途观L的PHEV在价格和内饰两个方面就让他打了退堂鼓,宋DM-i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在整体汽车产业复苏的情况下,曾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的合资品牌却纷纷销量下滑,市场占有率也持续下滑,今年11月更是降到了50%以下。 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合资品牌卖不动了? 接连下滑的大众 大众品牌是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德国企业,并且通过和一汽和上汽的合作,在过去30年间一直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地位,2019年大众在华全年销量超过420万辆,但是今年截至11月销量只有330万辆,三年连续的销量下滑让大众在国内的日子变得难上加难了。 其中一汽大众靠着传统燃油车的庞大市场和新能源领域的快步扩张减缓了下滑的速度,今年前11个月销量约160万辆,同比下滑1.4%的数据还站在销量榜第一的位置上。但是主要还是靠速腾、宝来和迈腾三款轿车撑着市场,而且也主要靠着优惠降价的方式来保持着销量。至于新能源领域虽然比上汽大众好但是在国产品牌和特斯拉面前还是只能刷刷存在感而已了。 但是上汽大众就没有这么好的实力了,从2019年被一汽大众反超之后,销量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下滑,今年更是下滑超过16.5%。 首先旗下燃油车销量严重萎缩,更有传闻斯柯达因为销量不佳要退出国内市场。其次在新能源领域上的转型也困难重重,虽然将ID系列全部带到国内市场,但是并没有带来大卖的结果,反倒是被车机系统所拖累,负面新闻不断。目前只能靠着朗逸这款A级车占据销量前十的位置,而且和一汽大众用着相同的策略降价销售来维持着销量。 大众来华已经快40年了,但是过去被国人吹捧的德国工艺好像在近两年的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上看不到了,反倒更多呈现出呆板,诡异的风格,无论是车机系统设计还是车内的人机交互控制都那么的别扭,比如ID系列的车窗按钮改成了触摸屏,档把换到了方向盘前侧等等。 按照不少用户的说法“简直反人类的设计,我们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脑洞大开的无用设计”或许大众需要思考下目前国内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设计师给到用户什么。
  • 天富工程_“疯狂”造车?小米汽车申请技术专利超300个

    天富工程_“疯狂”造车?小米汽车申请技术专利超300个

    天富官网
    自官宣造车以来,小米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软件上要全域自研,硬件上要斥资入股,就连整车生产都要自己亲自上。 在今年9月份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下线后,雷军就对外公开表示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目前小米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汽车专属团队,且“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为了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小米汽车开始埋头搞研发,近日小米申请的一项动力电池技术专利曝光,据介绍,该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通过在每一排电芯的两侧均设置液冷板,从而每一排电芯都能通过两个液冷板冷却,且冷却面积增大,提高电池冷却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以及快充性能。 此外,小米汽车还公布了一项新专利,名为“一种硅碳多孔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专利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其实自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已经陆陆续续公布了很多新专利。8月份雷军首度在发布会公布小米正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的研发,并表示自动驾驶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对标苹果和特斯拉。9月份,小米又申请了“充电设备、方法、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方面的技术专利,该技术能够实现车辆快充以及车辆的高压平台充电,提高了充电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数据统计,截止目前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有300余条专利申请信息,其中150余条已获授权,多数为发明专利,涵盖了自动驾驶相关的图形识别、数据处理、控制模块等技术以及车辆控制、驱动等新能源核心系统内容。 除了申请各项技术专利,小米汽车还为供应链以及电池方面的资源做积极储备,加速造车进度。 供应链方面,目前小米汽车已确定的激光雷达供应商为禾赛科技,电池则主要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提供;不仅如此,近年来小米在汽车产业链上持续投资,亲自布局设计芯片、电池、电池材料、电子元器件、激光雷达、其他零部件等各个部分。 不难看出,为了加速小米首款汽车的落地,小米快速在汽车行业展开全产业链布局。从目前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以及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四大领域的成果来看,未来小米汽车的产品力将有不俗的表现。 只是,一项技术专利从理论到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米汽车的进展表面上看似顺利且神速,但实际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网上频频传出小米汽车员工的爆料,项目实际进展远不达预期;第一辆车并不具备带领小米在 2024 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的实力;为了保证2024年的量产计划甚至不惜将原定的全栈自研暂时转为供应商方案等等。 若真跟传闻一样,小米首款汽车的产品力下降,那么意味着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将偏离原定路线和定位。但话说回来,产品力下降让小米汽车不得不走回性价比路线,反倒是促成了“年轻人第一辆车”的愿景,不见得是件坏事。        原文标题 : “疯狂”造车?小米汽车申请技术专利超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