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官网
作者 查攸吟 炫酷科技产品的背后,是自企业概念诞生以来,某些永恒不变的基本追求。 责编丨查攸吟 编辑丨别致 “将来,小鹏汽车还会通过飞行汽车,进入50万到100万元这一区间的高端汽车市场!” 何小鹏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从最初的画饼变真饼,已经俨然成为“小鹏汽车Model 3”的小鹏P5,正按照计划来到了量产和交付的重要节点。然而伴随着智能汽车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不久前发布的小鹏汽车Q2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却也没忘记整些个“花活”,鼓吹起了旗下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 当然,想要保持企业足够的话题,仅凭借一款“飞行汽车”,还远远不够。 就在9月6日,小鹏汽车公众号推送了一张海报——[智能新物种]即将高能呈现,宣布将于次日(9月7日)推出新产品。 根据海报中小鹏汽车logo前的阴影,大家猜了一整晚,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小鹏很可能会推出一款类似于小米“铁蛋”或者波士顿“大狗”的四足机器人产品。 然而,随着小鹏汽车昨天以公众号推送的形式为大家揭盅,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鹏方面确实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的机器人产品,但这绝不是一条“狗”,竟会是一匹“马”。而且,还是可以骑的那种! 01 鹏行智能“小白龙” 首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机器马的出品方并非为小鹏汽车,而是小鹏生态链中的一员——深圳鹏行智能研究有限公司。 根据鹏行智能介绍,本次推出的智能机器马产品,是整个系列的第三代原型机,内部代号“小白龙”。 以产品定位而言,“小白龙”是一种陪护用智能机器人(马)。就如同马斯克不久前吹嘘Tesla Bot“集特斯拉全部精华于一身”那样,鹏行智能同样宣称,“小白龙”亦安装有小鹏汽车同级的传感器阵列,以及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统。如此完善的传感器体系,使“小白龙”可以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识别外部环境,甚至可以分辨眼前的对象,并基于当前环境构建地图和规划路径。这就使得这匹机器马,具备了自主运动、目标跟随及自动避障等先进功能。 由于机械构造上高度模仿马的四肢结构,所以“小白龙”的驱动模组具有前腿“前膝后肘”、“直膝行走”等独特姿态,与小马驹的动作形态惟妙惟肖。特别是系统待机以及收纳充电状态时,完全模拟马驹匍匐跪地的睡姿。 由于搭载有小鹏旗下鹏行智能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密度比动力总成单元,通过精确的动力驱动学模型,再结合AI技术,“小白龙”实现了出色的平衡性与敏捷性。不但可以和真马那样自由踱步行走,而且动力输出具备足够的冗余,完全可以驮负起一位儿童,并在其驱使下四处游走。 由于“小白龙”搭载有语音交互界面,具备人脸与声纹识别功能,这就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等,对其下达指令进行控制。而在操作“小白龙”的过程中,其头部显示屏也可根据系统反馈显示多种表情,与其控制者进行类似情感交流的互动。 简而言之,“小白龙”是一款集早教、陪护功能于一体,还能提供骑乘玩耍功能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在“智能新物种”这个词已几乎被用滥的当下,起码这一次堪称名至实归。这正如小鹏官方对这款产品的定义:希望(小白龙)能成为“小鹏友”的第一个智慧交通工具。 尽管在“小白龙”公布时,小鹏方面并未给出具体上市时间及产品售价,但如此炫酷的智能机器人,以其独创性和前沿的产品定位,仍然激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在评论区内,广大“鹏友”对其不吝奉上了各种溢美之词,“一定要为孩子买一台”也是点赞数名列前茅的回复。 众所周知,智能早教、陪护设备,以及儿童智能玩具,是目前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发,但具有非凡潜力的市场。而就目前所公告的性能以及市场反应来说,“小白龙”之类的高端设备,只要价格不太过离谱,一旦产品能够真正落地,其市场前景是可以预期的。正所谓,“鹏行智能机器马不仅是一款智能机器人产品,也是我们送给未来的礼物。” 由于智能汽车与智能机器人,在底层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所以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那些试图向汽车产业推进求变的科技公司,都很乐意推出此类产品来扩充其产品矩阵,进而拓展其整个生态应用的场景和体系。 而通过这类科技感极强的机器人产品,向公众和投资者“秀肌肉”,对于企业全方位提升存在感和渗透率来说,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想要一直为媒体所关注,仅依靠一款主要还存在于效果图中的智能早教机器人还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还必须谈一下小鹏智能出行矩阵中的另一环,小鹏汇天旗下的飞行汽车。 02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 和一鸣惊人的“小白龙”有所不同,小鹏汇天在开发飞行汽车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其全程都保持着一种“大鸣大放”的姿态。 早在5个月前的上海车展期间,小鹏汇天就曾携当时的最新款产品,第四代智能电动载人飞行器“旅航者X1”,登上过小鹏汽车的展台。车展期间,小鹏汇天不但借小鹏汽车的舞台开过发布会,官宣了当时最新的旅航者X1,而且还公开发布过其技术迭代路线图,向公众展示了其自2017年起的研发历程。 在小鹏汽车展台一隅的旅航者X1原型机,当时也被不少车展观众当做了著名打卡景点。 而3个月后的7月中旬,小鹏汇天更是正式官宣了其第五代载人飞行器产品:旅航者X2。 和上一代宛如飞行摩托般的旅航者X1相比,旅航者X2在体积上要大上许多,俨然一台A0级小车大小。而且这一次,X2型的机舱内被设置了两个座位。 根据官方数据,旅航者X2空重约为360kg,最大起飞重量为560kg,最大有效载荷约200kg。与需要乘坐者自主操控的X1相比,旅航者X2具有自动规划飞行路线的功能。可以在起飞前设置飞行路径,机上乘客全程不干涉飞行任务。为此,旅航者X2在外机身上,配备有多个传感器,不但可以对路线进行有效监控,还能对周围可进行环境无死角感知。如有意外情况,机上计算机可以操作飞机进行自主式返航降落。 为旅航者X2提供动力的,是8台两两配置、呈X布局的旋翼电机。由于提供动力的动力电池组分散安装,故其在安全方面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信息,旅航者X2的续航时间约为35分钟,不过小鹏汇天并未说明该续航时间是在何种载荷下实现的。根据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0km换算续航时间,旅航者X2的单次最大续航里程约在75km上下。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迄今为止类似的多轴飞行汽车已出现多款,但旅航者X2的安全性却是前所未见的。小鹏汇天为了确保乘坐人员在安全方面万无一失,甚至专门为其配备了整机降落伞。一旦出现意外,降落伞可以立即弹出,确保机上人员的绝对安全。 谈完了具体的产品,就该聊聊背景和策略方面的问题了。飞行汽车从概念到产品,其实算不上什么新生事物。自1886年卡尔·奔驰发明·第一款机动车辆以来,无数的发明家和设计师,就构想过各种各样既可在道路上飞驰,又可以飞越过河流、山川等阻碍的飞行汽车。 自1917年美国航空先驱寇蒂斯发明第一款飞行汽车Autoplane以来,历经百年的发展,那些构型上为汽车和飞机结合体的飞行汽车其实已经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例如特拉富贾公司(Terrafugia,吉利汽车在2017年收购)著名的陆空两用飞行汽车“飞跃”(Transition)。 ▲特拉富贾公司的“飞跃”,已经实现了实用性要素的飞行汽车 与此类构造接近汽车与飞机结合体的飞行汽车相比,旅航者X2之类的多轴电动旋翼飞行汽车,其实更接近直升飞机等旋翼飞行器。 得益于中国无人机产业的爆发,2010年以后,随着大量货架产品和技术的出现,只要能够妥善解决飞控的问题,任何一家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只要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研发,终究是能够完成一款具备载人能力“飞行车”的。类似旅航者X2的产品,早在2016年以后就已经出现。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亿航184。 ▲2016年已实现载人飞行的亿航184 然而,无论亿航184还是最新的旅航者X2,此类产品无一例外,均受制于动力电池技术的瓶颈,存在滞空时间/续航能力短的缺陷。以当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即便不考虑中国的中低空域开放问题,也注定只能成为细分领域的小众产品。例如提供两点间点对点的迅捷交通服务,或者是在旅游景点提供空中游览服务等。毕竟这类“飞行车”的使用成本远低于直升机。 所以何小鹏宣称的“通过飞行汽车进入高端市场”,与现实相较显然存在较大的距离。 “小白龙”距离量产尚有距离,而呼声甚高的无人汽车实际并不怎么靠谱,那幺小鹏汽车迄今为止的这种种操作,究竟意欲何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质上是这家造车新势力持续至今的盈利压力。 8月26日,小鹏汽车发布其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根据财报信息,小鹏汽车在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了37.61亿元,同比增长536.7%,环比增长27.5%。整个第二季度,小鹏汽车总共交付17398辆,同比增长439%,较第一季度增长30.4%。 尽管上述数据一致向好,然而其背后却是持续至今的亏损: 公司二季度毛利率达到了11.9%,较第一季度增长约0.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毛利率为11%,较第一季度上升0.9个百分点。然而净亏损却达到了11.9亿元,同比增加4.7%。而自2018年至2020年,小鹏汽车的亏损额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的亏损就达到了7.87亿元规模。 从数据角度来分析亏损的症结,毛利率过低似乎是小鹏最大的软肋。尽管最近两年来,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较之第二季度蔚来的18.6%以及特斯拉的28.4%,似乎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追赶。 目前,随着被各方寄以厚望的小鹏P5进入量产阶段。尽管其大有成为小鹏汽车的“Model 3”之势,然而这排除一切干扰,首批交付已近在眼前的另一番解读,也意味着所谓的“利好出尽”。考虑到小鹏汽车的市值确实存在高估,其股价其实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回调压力。 如何在这种状况下撑住市值,就成为了小鹏的当务之急,正如同特斯拉当初遇到过的问题。于是,各种科技、产品层面的“大秀肌肉”,就成为了企业设法维持广大投资者继续持有小鹏股票意愿的基本操作。 就在“小白龙”发布后次日,有“鹏友”调侃道:想象一下十年后的画面吧——特斯拉机器人骑着“小白龙”在遛小米的“铁蛋”。 造车新势力们与其说是车企,更像是科技企业。而在这个时代,又有哪一家头部科技企业的发展甚至存续,是能够离开舞台上聚焦的镁光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