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安全吗_新能源汽车为何出现“骗补”?

  补贴谁不补贴谁,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有讲究。一旦出现偏差,不仅补贴的政策效果会南辕北辙,而且会出现最为恶劣的“劣币逐良币”。

  尽管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极不乐观,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出现火爆行情。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较2014年增长4倍。如此火爆的行情,显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出现爆发,而是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进行了高额补贴。按照现现行补贴标准,除了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还以1:1进行补贴。于是,某些车型不仅可以“零成本”购车,生产厂家还可以零成本乃至“负成本”生产。

  如此优惠的条件,“骗补”也就成为傻瓜都能想到的盈利方式。据悉,2015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有高达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出去后就不知所踪。这样巨大的黑洞,引发监管者警觉理所必然。继1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近期也动用全国35个专员办,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进行专项检查。

  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财政补贴,用意自然是以政策支持这一新兴产业尽快做强做大。但是补贴谁不补贴谁,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有讲究。一旦出现偏差,不仅补贴的政策效果会南辕北辙,而且会出现最为恶劣的“劣币逐良币”。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新能源汽车火爆行情中存在两个突出现象,一是二线品牌销量突飞猛进,二是一些濒死品牌起死回生。难道是因为这些厂家,掌握了独门的核心技术以至于供不应求?非也!当补贴远超成本,再怎么差劲的企业也会死而复生。

  对于新能源汽车出现的“骗补”,有人归之为“始料未及”。但这样的托词岂能服众?“骗补”并不仅出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只要存在财政补贴,几乎都会出现“骗补”。但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能使用补贴措施,而是对于补贴的对象应慎重取舍。长期以来,“补砖头”还是“补人头”一直是补贴措施游移不定的两端。而从习惯看,“补砖头”显然为政策所青睐,因为“补砖头”省劲。而“补人头”则要面对消费者,显然要付出巨大的工作量。

  表面看,这两种补贴方向区别不大。但是,“补砖头”还是“补人头”却从本质上反映了究竟是相信“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还是相信“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因为在“人头”和“砖头”之间,存在着一个市场。

  就新能源汽车补贴来说,假如补贴给“砖头”,由于盈利在销售之前就已获得,销售什么以及能不能销售出去,已不是“砖头”操心之事。他们所关心的,是能不能更多地拿到补贴,而不是产品的精益求精。

  假如把补贴补给“人头”,由于消费理性的作用,即便拿到了补贴,消费者也不会乱买一气,他同样会锱铢必较,一分钱一分货。而他们的消费取舍,无形中就决定了生产者根本不可能胡乱生产。

  两相对照,显然“补人头”比“补砖头”要好得多。但问题在于,“补人头”不仅费时费力,“人头”还未必领补贴的情。技术以及消费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即便有补贴,也未必能够形成消费。根据产业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500万辆的累计推广目标。就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使用环境看,这个目标有些偏高。

  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何出现“骗补”?原因无他,偏高的规划目标、财政软约束,共同构成了“骗补”的大好环境。
 

0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