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系列_新能源汽车 监管体系继续完善
微型电动汽车引起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其低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大量占据市场。微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以提升销量获取补贴为目的,生产低质量、低成本电动汽车的现象,为行业所诟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青认为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监管检测体系,对此他给出了几条具体建议。
严格标准,调整市场进入门槛
车型小不代表质量低,这需要政府从标准层面严把质量关。王青认为,要解决低质量车辆进入市场,首先要把控住门槛,科技含量、安全性较低的车辆不得在市场销售,例如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及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等市场销售准入、获取补贴的政策中要制定适当的门槛,严禁质量低下的产品进入市场。
据了解,工信部日前公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替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最新目录中共有247款车型入选。相比旧目录里的3409款车型,新目录进行了“大瘦身”,产品质量较低的产品已经开始被拒之门外。而且财政部已经明确,新能源汽车将提升补贴门槛,一些技术指标低的车型会被取消补贴。
建立检测体系,加强事后抽查
除了事前严格准入,检测和事后抽查也有待加强。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国内还没有健全的检测体系,产品质量把控还存在问题,安全监测体系亟待加强。
此外,王青还建议加强事后纠错机制,这需要质检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强事后监督管理,对于生产产品质量不合格、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可以勒令停产整改甚至召回不合格车辆等。
引导消费,普及新能源知识
国内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截然不同,国内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存在安全隐患,这是由于民众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不足,因此,政府和企业有义务对其进行教育。王青建议加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技术指标、安全常识有所了解,帮助其判断市场产品质量,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王青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应仅重视前期的消费端,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应该制定一整套管理体制,包括一系列的事前准入和事后监管,才能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