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证书_动力电池竞争加剧 猛狮科技加大研发迎战未来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80.81万,辆累计产量超180万辆,预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据行业预测,2020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00GWh。
面对超过千亿级的中国市场,技术领先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如:韩国SK将SK电池中国控股更改为了“SK蓝龙能源”,并投入864亿韩元;三星SDI也宣布投资2394亿韩元,在中国建立一个电池材料生产合资企业。为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结束做准备。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却在持续退坡、上游关键材料价格在持续上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巨大。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如何决战千亿级市场? CIBF展会期间,电动汽车资源网采访了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高端锂电事业部副总裁邓中一博士,邓博士对此给出了如下专业看法:
生存“法宝”:充裕的资金、坚实的技术、规模化经营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动力电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需要三个条件:充裕的资金、坚实的技术以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成本。洗牌阶段已经来临,有实力的行业巨头方可决胜市场。
电动汽车资源网了解到,猛狮科技在战略布局上深耕高端电池制造、新能源车辆、清洁能源发电三大业务板块,实现全产业链化经营,更好地发挥集中规模化经营优势。
在产能规划方面,猛狮科技在福建诏安规划建设总产能6GWh的圆柱三元电池项目。其中一期1GWh18650型电池已于2017年上半年量产,一期-后续1GWh18650型电池和二期2GWh21700型电池产能正在建设中;在湖北宜城规划建设总产能10GWh的锂离子电池项目(6GWh的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和4GWh软包锂离子电池)。其中,项目一期1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和1GWh的方形三元电池正在建设中。邓中一透露,到2018年底,猛狮科技锂电池产能将达到6GWh。
在技术研发布局方面,猛狮科技专门设立研究院(包括深圳总院、诏安分院和武汉分院),从事锂电材料、电芯到Pack的开发。此外,子公司上海松岳具有PACK和BMS独立开发能力。猛狮科技还在广东深圳、江苏镇江、湖北十堰等地设立专业从事PACK研发生产的子公司,加强定制化生产,实现从电芯到PACK的一体化研发、设计与生产。
在锂电池材料方面,猛狮科技开展了硅碳负极材料、NCA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用高档电解铜箔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设立从事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再制造及梯次利用的子公司,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邓中一表示,猛狮将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锂电池各项性能,满足国家政策和标准要求,并通过规模化连续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法宝”:加大研发投入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把好的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今天,但如果要迎战未来,最关键的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邓中一向电动汽车资源网表示。电动汽车资源网了解到,日前中汽协公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三星、乐金赫然在列。与此同时,外资电池厂商正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准备为自主品牌车企提供配套的消息也传的沸沸扬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产业生态的逐渐成熟,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放开市场不可避免,对于未来面临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是加大研发投入。
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高端锂电事业部副总裁邓中一博士
目前动力电池白名单已有多个版本,此前的电池白名单与补贴相挂钩,主要是为了在短期内培育国产动力电池快速发展;而目前的白名单强调自愿申报,不与补贴挂钩,且有三星、乐金等外资企业在列。从当前的形式来看,该白名单意义不明。“此前外资电池企业与国内电池企业相比,拥有规模优势,在进军国内市场时,采用压价方式获取订单,但是随着近几年国产电池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在价格方面也有一争之力。新一轮的行业全球化市场竞争,除了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加大研发投入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邓中一表示。
电动汽车资源网了解到,目前猛狮科技研发团队研发的18650型圆柱电芯,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可达250 Wh/kg。此外,猛狮科技也正在布局21700电池,预计将在第四季度推出,能量密度或可达260~280Wh/kg,明年的目标是300Wh/kg 。邓中一表示,要实现300Wh/kg能量密度是比较容易的,难点在于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循环寿命都需要兼顾,因此还有大量的研发工作要做。
猛狮科技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为已经到来的白热化竞争的市场“抢夺战”准备充足的“弹药”!猛狮科技研究院正积极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2020年单体比能量将超过300Wh/kg,力争实现单体350Wh/kg,系统260 Wh/kg的新型锂离子产品产业化和整车应用。同时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协同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推动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和工程化开发,2020年单体电池比能量达到30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
(文/电动汽车资源网 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