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证书_专访江淮汽车CFO陶伟:“慢增长”下的“微改善”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刚刚经历过的一场转型,江淮汽车CFO陶伟如是说:“2012年是江淮汽车的‘转型年’,从汽车行业的宏观面来看,是处在一个有利发展的阶段,但是也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微增长的时期。”

  “早在2010年,我们就提出企业要寻找一条基于‘慢增长’的管理模式,当时的发展势头几乎是在年增长40%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是从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企业必须居安思危,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如果等到已经‘慢增长’时再来落实就已经晚了。事实证明,2012年国民经济都进入一个慢增长时期,这时我们的精细化管理就显示出了重要力量。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是多么超前和准确,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是仅仅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供应链的事情。尤其是汽车产业,是需要交通、能源、环保等很多其他行业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持续增长,所以汽车行业很快也就回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速度上来。”陶伟说。

  江淮汽车于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江淮汽车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年产70万辆整车、50万台发动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江淮汽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脉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从一家以制造商用车为主的传统、地方国有企业,逐步形成集商用车、乘用车、客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五大业务板块,产品年销量从2002年的7.6万辆到2011年的50万辆,销售收入从42.3亿元到2011年的400亿元,分别增长了562%和765%,集团整体实力现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9位,安徽省企业排名第六位,合肥市制造业排名第一位。

  顺势而调

  可以说近年来江淮汽车是在国产汽车品牌中表现最抢眼的企业之一,尤其是江淮汽车确定了“商用车向商用车乘用车并重的综合型汽车企业转型”的策略之后,转型成效令人刮目相看。

  在不利的宏观市场环境中,商用车市场难有大的起色,乘用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自主品牌轿车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江淮汽车不图虚名、追求实利的风格显然更适应“慢增长”周期内的市场形势。

  首先,江淮汽车坚持自主研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一方面研发队伍不断壮大,全集团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人员从1997年的37名到现在已超过5800人,境内外研发机构的外国专家超过50人。另一方面,公司保证每年以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经费投入,10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90亿元,从资源上保证研发能力的建设。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1300余项,公司技术创新取得了显着成果:44项研发成果被列入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45项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拥有各类专利905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十多项;并且在核心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水平同步。

  其次,销售模式的及时转变也助益不少。“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销售方式是:厂家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销售给客户,在我们计算销量的时候,我们以前很自然地就会把销售到经销商的汽车算为实现了销售,但是经销商的库存如何缓解则是我们会忽略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供不应求的销售火爆阶段是不存在的,但是一旦增速下降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增大,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供应链的效率。所以2012年,我们将经销商的库存管理也进行了梳理,以帮助经销商解决库存问题。”

0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