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五总代理_关于天富_年轻的特斯拉为何足以同百年德国车企分庭抗礼?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在2017年全年售出了10.1万辆汽车,这一数字虽然仅占全美1780万辆汽车销售中的很小一部得分,但现在的我们几乎已经无法否认伊隆-马斯克(ElonMusk)和旗下特斯拉对于全球传统车企所带来的颠覆效应。

毫无疑问的是,现在的特斯拉已经被广泛视为全球最“时髦”的汽车厂商,而这是许多传统德国百年车企所梦寐以求的称谓。只不过,随着马斯克上周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将一辆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后,双方在消费者心中的这一差距恐怕已经被进一步拉大。

然而,尽管特斯拉在不少创新和技术领域已经领先于德国传统车企,但这些老牌欧洲企业依旧在其他一些领域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下面,不妨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双方在产品、研发、销量以及生产工艺方面的各自优劣:

1. 产品

特斯拉:曾经一手创办了美国支付巨头PayPal的马斯克如今带领特斯拉推出了四款车型,它们分别是:Roadster、Model S、ModelX以及尚未完全量产的Model 3车型。这四款车型都是纯电动车型,而且同一百年前的福特T车型一样,如今所有特斯拉车型的颜色和内饰选择都非常有限。特斯拉的销售定位也非常简单,该公司希望吸引足够多的奔驰S级、宝马X系列等德国豪华品牌车主转投特斯拉旗下,而这这些品牌大约占据了全球豪华车销量中60-70%的份额。

德国传统车企:经历百年沉淀和发展的德国传统车企如今已经发展出了巨大的产品线。单就德国大众集团来说,该集团旗下就拥有12个子品牌以及超过300款车型,且每款车型都拥有多款发动机和选装配置供消费者选购。但就电动车而言,目前德国车企拿得出手的量产车型依旧寥寥,只有宝马i3、大众纯电动高尔夫以及Smart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2. 研发

特斯拉:特斯拉在研发领域的13.8亿美元支出虽然远远比不上财大气粗的传统德国车企,但如果将所推出的车型数量考虑在内,特斯拉的单一车型研发成本其实要远高于后者。而且,马斯克对旗下车型一直秉持着“持续改进”的理念。比如如果车载系统需要更新的话,特斯拉车主不必将车子开到经销商处,而是可以通过OTA的方式进行实时更新,而这是目前许多传统车企都没有配置的功能。

德国传统车企:包括戴姆勒、宝马和大众集团去年在研发上的总支出达到了370亿美元,但这一研发预算必须分配到旗下的数百款车型中。同时,其中还有一大部分资金需要用于研发传统内燃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特斯拉的快速发展以及来自“巴黎气候协定”(Paris Climate Accord)的压力,这些车企近年来也开始在电动技术领域投入巨资。

其中,大众集团未来五年预计会在电动车研发领域投入340亿欧元。同时,戴姆勒则预计会在未来五年投资100亿欧元用于电动车型的研发。除了电动技术外,这些传统车企的另一研发重点则是自动驾驶技术,这三大德国汽车巨头都希望在2021年前将自动驾驶技术投入实用。

3. 销量

特斯拉:特斯拉目前采取的销售策略比较特别,该公司抛弃了美国传统的经销商销售模式,而是完全采用经由官网的直销模式。在专卖店方面,特斯拉的许多专卖店都位于城市最繁华地区,且更多的是起到展示,而非销售作用。在维修方面,由于电动车型没有变速器和发动机的特性,特斯拉车型的维修率相较传统车型非常低,但有时也会遭到外界“维修、服务站点过少”的诟病。

德国传统车企:这些车企依旧沿用着老旧的经销商模式以及营销策略,比如传统经销商的销售人员会滔滔不绝的向客户解释这款车型的发动机搭载了多么先进的技术,但却忽略了其实许多消费者根本就不关心这一点的事实。在软件方面,德国传统车企也比不上特斯拉。这些企业依旧偏向于让用户在每次保养、维修的时候派身着工作服的员工手动更新车载软件、固件,而类似特斯拉的OTA升级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依旧遥不可及。

4. 生产工艺

特斯拉:尽管马斯克一直希望通过完全自动化的生产下工艺进一步降低特斯拉车型的售价,但这一承诺似乎还没有完全实现。

比如有报道就指出,在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内,最新款电动汽车Model 3的电池生产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而且,实际情况要比公司之前公开承认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不单单会进一步造成Model 3的交货延迟,同时还可能会导致某些质量上的问题。具体说来,目前Model3遇到的问题包括,员工需要手动制造和装配某些电池,以及公司还要从供应商处借用大量员工,以帮助完成新车电池的手动装配工作等。

此外,马斯克此前曾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但实际情况是该公司在17年四季度总共只生产了2410辆Model3。

德国传统车企:经过百年沉淀的德国传统车企如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非常高效的生产网络。就拿大众来说,该公司在中国、南美拥有一百多间大小工厂。而且,包括戴姆勒、宝马和大众在内的传统车企如今都已经是供应链领域的“大师”,深谙“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浪费。虽然这些企业的电动车型尚没有被纳入这一全球生产网络中,但他们均表示会在未来四年内完成这一转变,即让现有产线具备同时生产汽油车和电动车的并行生产能力。

来源:腾讯科技

0

抱歉,评论已关闭!